景点相关资料

  名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古城,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央。因四周青山环绕,镇中碧水滢滢,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“大研镇”。面积约14平方公里,海拔2410米,居住着4200余户人家的瓦屋栉比鳞次,气派壮观。古城以其建筑布局科学著称于世,为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之瑰宝。

  丽江古城始建宋末元初,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一直是区域政治及民族文化、教育的中心,曾一度成为滇藏贸易、 中印贸易的枢纽。 古城中店铺林立,铜器、皮毛制品、纺织品等手工业制品琳琅满目。做生意的大多是善于经营的纳西妇女。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。屋檐下,深巷中,不时可以看到身着 纳西族传统服装的纳西老人 在悠闲地漫步。古城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,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。

  丽江古城建筑

  古城建筑集汉、藏、白等各民族之大成,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, 是中国现存古城中 极为罕见,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。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 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。 建筑物依山就势,层叠起伏。“城依水存,水随城在”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。

  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面伸展,小巷如网,往来畅便,在适当部位留有集散空地。街巷路面均用红色角砾岩(俗称五花石)铺成,雨季不泥,旱季无尘,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,与古城十分协调。

  以黑龙潭为起点的西河、中河、东河又分为无数支流穿流古城,与散布在城区各处的井泉构成严整的水系, 满足了古城 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, 形成了家家泉水。 户户垂柳的高原水乡景色。

  在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,架有350多座形式各样。风格独特的桥梁。其中,建于明清时期的锁翠桥、大石桥、万子桥。南门桥。马鞍桥、仁寿桥最为著名。

  丽江古城民居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集中体现,它在纳西族井干式木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汉、白、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而形成。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,穿斗式结构,土坯墙,瓦屋顶。布局形式最为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,四合五天井等类型。房屋注重局部装饰,如门窗饰以木雕图案,外廊小照壁用大理石装饰,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,庭院采用鹅卵石或五花石铺装等,是功能与艺术结合的产物,有鲜明的民族风格。目前,有32处庭院已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民居。

  丽江古城还以不筑城墙而驰名。据说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的统治者均姓木,若筑城墙、木字加上框便成了“困”字、因而古城没有城墙。古城房舍均为土木瓦顶结构,院内遍植花木,古色古香,纳西人的造诣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一斑。古城人家颇好客,谁进哪一院都会受到主妇们的殷勤接待,备感温馨。晚间,古城内还举行东巴洞经音乐演奏会。

  纳西老人

  一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,只要有老人的活动,它的历史感、风貌感和沧桑感,都是能触摸到的。丽江就是这样一座城市,但那些佝偻着身躯,坚持穿着纳西生活装、三五成群地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闲聊的老人,在四方街越来越少了。

  解放帽

  那种墨水蓝卡其布做成的解放帽曾经是纳西女人的最爱,也几乎成了她们的象征,如今年轻的纳西女人们忆经放弃了前辈的审美,想要分辨本地人和外地人,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他们折打扮,把条纹的方巾扎在头上,穿一身条纹土布招摇的,绝对是一个外地游客,因为他们太像一个当地人了。

  店铺

  依四方街的格局,平常人家都是临水而建的,如今 人家已经成了一家家一店铺、饭馆、酒吧,而且店主人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。这种店铺的数量还在增加,所出售的工艺品之类的东西也越来越与丽江没有多少关系,只不过是借了丽江的名,好让花钱的人日后回忆起来还能说,这是在丽江买的。

 


      (丽江的街道)